
“保姆荒的原因其实不简单,有太多的因素导致我们找不到保姆。”本报推出“关注保姆荒”系列报道后,引起众多市民和保姆的关注。不少市民和保姆打来电话或发来邮件,诉说自己对“保姆荒”看法,大家普遍认同保姆市场权益保障缺失导致保姆荒这一观点,同时也认为雇主对保姆不尊重、保姆“说走就走”以及雇主和保姆缺乏交流等原因使得“保姆荒”年复一年。
记者在采访中也同样发现,除了保姆市场缺乏权益保障这一制度性的原因外,保姆与雇主间的不信任、“黑中介”对保姆市场的破坏、经济回暖对保姆的“分流”等多种因素,都或多或少地导致了“保姆荒”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,雇主与保姆往往彼此抱怨。雇主抱怨:现在保姆难找,好保姆更难找,生活不卫生,干活不专业,“谱”还挺大,一到过节,想走就走;保姆则抱怨:干保姆低人一等,干活时间长,工资低、没保障,还经常受刁难、挨责骂,而且雇主能休假,凭啥我们就不能回家过年?
因此,想除掉“保姆荒”,除了急需解决保姆市场权益保障这一根本问题外,其他这些导致“保姆荒”的因素同样不能小看。有专家表示,与其他行业相比,保姆行业十分特殊,几乎成天都与雇主待在一起,如果雇主与保姆彼此没有更多的宽容、尊重、关心,保姆市场仍然会“人心思动”,解除“保姆荒”依然不容易。
原因一:缺乏尊重
“跳槽是因为受不了那个气”
“不是我愿意跳槽,而是我受不了那气!”从湖北黄冈来深圳当保姆的何阿姨频繁地更换雇主,两年换了6户人家,除一次是双方友好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外,其余5次都是不欢而散,其中3次是她主动离开。
何阿姨说,她肯吃苦,也不怕工资低,但每次都干不长,主要是自己受不了那气。何阿姨告诉记者,去年夏天,她到一雇主家当保姆,一到这家她就能感觉到全家人都以异样的眼神看她。开工第一天,女主人整整一天都不让她抱孩子,也不让她做饭,直到第二天带她到医院做了体检,确定她没病后才让她进厨房。随后几天,无论是打扫卫生还是做饭,何阿姨总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监视着她。一旦碰到全家人外出,女主人就会把所有房门锁紧,连电视插头也会拔掉。一次,女主人因为找不到一件衣服,在家里大发雷霆,质问何阿姨,最终却发现这件衣服放在了办公室。
何阿姨说,保姆也是人,也需要尊重,有些雇主认为,既然花了钱,就可以对待旧社会佣人一样,随意使唤,大声呵斥,这对保姆来说是最大的伤害,也是造成保姆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。
在和几位保姆的谈话中,记者发现她们在过去的工作中,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雇主的谩骂、扣工资等不公正待遇,有的雇主甚至将钱、贵重物品故意放在显眼处或保姆的房间,来“考验”她们的“忠诚度”。多位保姆认为,其实只要雇主把他们当人看,而不是当作旧社会的佣人,她们不会频繁“跳槽”,相反她们更希望稳定。
原因二:内心孤独
“不愿束缚在狭小的雇主家”
孤独感也严重影响着保姆的就业心理,不少保姆正是因为不愿意束缚在天地“狭小”的雇主家,所以频繁跳槽,或者干脆辞职转行。
来自江西的保姆张阿姨告诉记者,她感觉保姆这行业本身低人一等,但比“保姆”两字更让她难受的,是内心挥之不去的孤独感。“为了保住饭碗,在雇主面前只能低眉顺眼,不敢发生任何冲突,甚至很多时候连沟通都没有。”张阿姨说,人都是有脾气的,所以在其他时候,她往往就会表现得很暴躁,动不动就发脾气,久而久之,她对这个行业也失去了信心。如今张阿姨决定今年回家,不再做保姆了。
记者了解到,不少家政公司负责人都表示,保姆患有心理疾病者不少,表现程度也都不同。有的对雇主百依百顺,回到公司就大发脾气;有的则情绪极易激动,动不动就大哭。她们建议,是否能考虑由相关部门搭建老乡会、联谊会等平台,定期为保姆组织活动,让她们的情绪有个“出处”,不要让保姆带着“暗伤”上岗,一旦保姆的情绪得到适当宣泄,保姆队伍也会比较稳定。
原因三:传统观念
“再多钱也得回家过年”
一到春节就闹“保姆荒”,这还与保姆的传统观念有关。保姆郑阿姨来自山东,今年35岁,每年元旦之前她都会提前买好火车票,并早早地去银行取好钱准备回老家。“我们一年到头都在外打工,逢年过节当然想回家跟亲人团聚,加上今年钱不如往年好赚,过年时还是一家人团圆更重要。”郑阿姨告诉记者。
郑阿姨说,平常日子工资少些不计较,可是过年时,雇主加多少钱也要回家。记者发现,对于像郑阿姨这样从农村来到城市的人,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家政人员与佣人类似,因此她们往往把保姆看成是“没有选择的选择”,或是“踏入城市赚钱养家的一个跳板”,不得已才当保姆,而春节是她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,因此,很多人在春节前就早早回家准备过年去了。
记者了解到,在春节期间,我市一些家政公司或者雇主都开始推行节日双倍工资,但是保姆普遍存在的“有钱没钱,回家过年”的传统观念,使大多数的家政服务人员放弃经济收益的考虑,毅然选择回乡。
原因四:“黑中介”横行
未经培训常遭雇主解雇
“保姆荒”还与“黑中介”横行家政市场不无关系。记者了解到,目前深圳家政公司的准入门槛十分低,不少所谓的家政公司其实就是“两部电话、两张桌子”,介绍的保姆根本没有经过基本的技能培训,很多雇主因此埋怨保姆服务水平低,由于“黑中介”提供的保姆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,所以不断有雇主无奈地解雇保姆,这令这种“低水准”的保姆流动性增大,而雇主总是找不到真正受过培训的好保姆。
据家政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现在全市有近1000家家政经营单位,真正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和合法经营的企业只有近600家,有的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,有的是企业、社区或个人投资兴办的实体,还有大量未经正式批准就挂牌营业的“散兵游勇”,如无营业执照、无固定场所、无管理人员的“三无”单位,这些家政公司介绍的保姆服务质量大多都得不到保证。
“目前家政市场缺乏政策约束,很多黑中介肆意妄为,破坏行业规则,导致保姆流动性大,家政行业得不到良性发展,黑中介如果得不到治理,保姆荒还会继续。”该负责人说。
原因五:经济回暖
年轻保姆更有打工的念头
值得一提的是,特殊的经济环境也为“保姆荒”推波助澜。目前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,可记者发现,市场上保姆的数量已经一天比一天少。多位家政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除了跟往年一样要避开春运高峰外,经济逐渐回暖,许多保姆的家乡企业又开始招工,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保姆市场造成了分流。
据华佣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朱凤莲称,如今保姆的组织难度一年比一年难,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回暖后,珠江三角洲的大量工厂又开始招人,而且工资水平也还不错,导致部分年轻的小姑娘和下岗工人被分流;另一方面,由于各地家政服务工资价位大幅攀升,地区差异明显缩小,跨区域流动的动力减弱,愿意外出到深圳做保姆的人就更少了。
专家建议
和谐相处四个“药方”
某家政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建议,雇主只有设身处地地为保姆着想,彼此尊重,双方才会互赢互惠。为此,该负责人还开出了四条“药方”。
1.多关心
保姆刚从农村来,心理上其实很害怕,雇主一定要把她们当作自己家人,关心她们,主动让她们跟家里打电话、通信,对于家里有困难的保姆,雇主如果力所能及的就帮助一下。带宝宝去公园或一些公共场合时,尽量都带着保姆一起去,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2.宽容和尊重
请保姆,就是为了把自己从家务中解放出来,至于卫生做得怎么样,饭菜味道如何,这些不要太在意。保姆因为来自农村,卫生习惯肯定跟雇主不一样,即使在家里做了很久,也还是会和雇主有区别,因此千万不要一点点小事就数落保姆。
3.安全第一
只要自己能够轻松办到的事,或者有些危险的事,不要让保姆去做。
4.要彼此信任
家里老人与保姆最不易相处,雇主不能跟老人一样对保姆严格要求。对老人,就应该多说些保姆的好处;对保姆,就应该说多尊重老人,两方协调,很多事情都容易解决了。